中新社成都11月12日电 题:台青“创客”李伟国:希望用自身经历告诉台湾青年“大陆值得来”
中新社记者 王鹏
“我希望通过讲述自己在大陆扎根的故事,通过一名创业台湾青年的视角,带动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看看。”近日,38岁的台湾青年李伟国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登陆”七年多来,他一直希望用自身经历告诉台湾青年,“大陆值得来”。
今年38岁的李伟国,2016年5月离开台北前往北京发展;2017年,以合伙人兼总经理身份,加入两岸青年创业孵化器华灿工场·北京空间。之后几年,他又将华灿工场开到了成都、珠海,帮助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
在大陆七年多时间,李伟国坦言自己最大的感受是“跟着国家政策走,准没错”。他曾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机遇,又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陆续促成了超千家企业进驻华灿工场,其中台资企业近百家。
2022年,做了多年“创业保姆”的他,决定自己下海创业。得益于多年来的资源积累,他选择成都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创办了一家聚焦乡村振兴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司,员工几乎全来自台湾。
之所以选择成都,他告诉记者,是因为“这里的生活氛围特别好,气候环境也跟台湾很像”。更重要的是,四川旅游资源发达且是传统农业大省,跟他创业的方向十分对口。
如今,他的目标是将传统文化理念与当地产业相结合,与大陆青年携手举办丰富多元的嘉年华活动。“这个选择同样是跟着国家政策走,两岸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台湾青年在这里大有可为,国家也重视。”他笃定地说。
“登陆”以来,李伟国见证了大陆频繁出台各项惠台政策,从“31条措施”到“农林22条措施”,以及台湾居民居住证,他都是亲历者。“自从申办了台湾居民居住证,我在大陆不管是坐高铁、办银行卡还是住酒店,都便捷了很多,亲切感是实实在在的。”
除了自身创办的实业,多年来李伟国还频繁“闪现”在北京、成都、广州、珠海等多个城市参加各种两岸交流活动,且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述自己的“登陆故事”。除此之外,他还制作许多视频发布在海外社交平台,期望影响更多台湾青年。
“大陆的发展机遇是很大的,台湾同胞可以共享,希望通过视频让更多人了解我在这边的发展情况。”李伟国认为,由于两岸存在“信息差”,只有通过当事人现身说法,才能让台湾青年打消疑虑,投入两岸融合发展的大潮之中。
李伟国说,自己一直都在向台湾青年传递一个观念,“只有你真正来了,才知道真实的大陆是什么样子,只有你真正来了,才知道真的是‘两岸一家亲’。”他建议台湾青年尽早来大陆发展,不管是读书、实习,或是就业、创业,在大陆发展没有“天花板”。(完) 【编辑:曹淼欣】
中新网北京11月12日电 (陈欣怡)“祈年殿很坚固。这里有三扇门,从这里走进去你会看到里面很大很壮观。祈年殿的建筑设计体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舞台上,来自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学生卫家宏正在讲述自己与北京天坛的故事,并展示介绍了自己的素描绘画作品《祈年殿》,赢得台下纷纷喝采。
"2023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达人中轴“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播小使者”子赛道终评现场。陈欣怡 摄
11月11日,北京银行杯“2023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达人中轴“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播小使者”子赛道举办终评。该子赛道自6月15日正式启动征集,全北京市200多所中小学校近5万名学生参赛,经过学校初选、区级复审等,120组中外选手进入终评。包括来自美国、意大利、俄罗斯、菲律宾、土耳其等11个国家的选手,将共同角逐30个“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播小使者”称号及若干集体奖、优秀国际选手奖,并在国内外优秀选手中,优选出“北京中轴线保护基金会公益形象代言人”。
沙特阿拉伯选手现场表演并展示剪纸作品。陈欣怡 摄
俄罗斯选手在终评现场。陈欣怡 摄
本次评选活动以“人”为主体,呼吁海内外青少年共同参与以“我与北京中轴线的故事”为主题的才艺展示,并鼓励选手运用汉语、英语、俄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讲述自己与北京中轴线的故事。参赛选手通过现场展示剪纸艺术、老北京毛猴制作、缠花技艺制作、琴艺演奏、集体朗诵、街舞表演等多样化方式展现对北京中轴线文化的理解。
终评现场,选手展示老北京毛猴制作。陈欣怡 摄
选手现场展示亲手制作的凤冠。陈欣怡 摄
选手在终评现场演唱歌曲。陈欣怡 摄
活动现场,组委会邀请了来自教育、传播、文史、园林、文博等领域的23位知名专家分别担任该赛道三场的终评评委。“与去年相比,今年大赛的整体品质有显著提升,选手们对北京中轴线的理解更紧扣主题、更为清晰。这种理解不只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在手工兴趣上,进而深入到生活方式上。”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评委表示,“北京中轴线文化的传承需要大众参与,小使者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最为灵动。本次活动是提升孩子能力和扩大中轴线的影响力的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于丹与参赛选手。陈欣怡 摄
海淀实验二小校长郭红霞评委表示,作为一个生长、生活在北京的孩子,有义务传承中轴文化,并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由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由一个班级辐射整个学校,让大家懂得文化需要代代相传。中轴线是一条有形的线,也是一条无形的线,而孩子们正是这条中华文化基因的“延长线”。(完)